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417章 公车上书


    早就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陈璘,立刻带领第五旅的精锐伏击了刚刚进入沛县附近的山东杂牌军。

    这场战斗没有任何悬念,山东这支杂牌军组成复杂,各自为战。

    无论是卫所军还是乡团,军头都将自己的部队视作私人财产,冲锋都想着让别人先冲,逃跑都比别人跑的快。

    这支部队用来防御自己的家乡,或者用来剿匪还能打打。

    但是用来进攻就不行了,当第五旅火炮齐射,火枪方阵刺穿了敌阵之后,这支两万人大军迅速崩溃。

    在后方指挥的徐文壁看到大军崩溃,也立刻穿着他那件标志性的银甲向后方跑。

    他那件银甲太显眼,众人看到主将都跑了,也立刻跟着逃跑。

    两万大军加上一万民夫,放下装备补给就发疯一样往后方跑。

    陈璘担心进攻徐州的三镇新军,只是将他们赶出了沛县附近,就立刻带领军队返回。

    那边进攻徐州的明廷三镇新军,总算是等来了沛县那一路战败的消息。

    孙亭芝等三镇统制官立刻联合向明廷上书,弹劾徐文壁到任之后的种种荒诞行为。

    三镇明廷新军立刻停止进军,也不顾明廷有没有回复,直接撤回了山东。

    这场荒唐的秋季山东战役,就这样落下了帷幕。

    战败的消息火速传往了京师,不过此时京师正在经历一场风暴。

    起因还是东南的改制。

    东南政改的消息,被全文刊登在了东南在京师的地下报纸上,《京师新报》连续五期都介绍了东南的政改,这引起了北方明廷读书人的震动。

    恢复相权,廷推大臣,京师的不少高级官员都蠢蠢欲动。

    无论是这些年来的力量对比,还是东南优秀的宣传能力,更重要的是高拱发起的新务运动,都给明廷上下植入了一个潜意识,那就是东南是先进的。

    就算高拱自己不愿意承认,所谓新务运动只学习东南的技术,这是不现实的。

    在引入东南技术的同时,必然也引进了东南的管理方式,东南的新思想,也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来配合。

    甚至高拱本人,也是靠着隆庆帝的信任,破例让高拱兼掌吏部和户部,又让高拱执掌京察,这才将新务推行下去。

    而从去年鳌山灯会以来,到向各地派遣矿监,这都极大的影响了朝臣对隆庆帝的态度。

    鳌山灯会还好,地方上的矿监是深深触动了士大夫的利益。

    特别是隆庆开始重用太监,这是这些文臣士大夫绝对不能忍受的。

    原本地方上的利益,都是地方官和士绅在分享。

    皇帝派出矿监搜刮地方,也等于从这些官员和士绅嘴里夺食。

    而这些地方官和士绅的背后,就是朝廷中一个个大臣。

    自从焦太监出任山东矿监之后,隆庆食髓知味,陆续向湖广、山西、山西、蜀中分别派去矿监。

    文人们控制的报纸上,也开始连篇累牍的讲述太监干政的祸患,从东汉党锢之乱讲到了唐代神策军废立皇帝。

    这些报纸上又报道了不少矿监盘剥百姓,让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故事,这也引起了不少年轻读书人的同情。

    张居正在湖广斗税监的故事,也被改编成话本和故事,在京师广为传播。

    此时的明廷,就像是一口快要煮沸的大锅,还在不断的加着柴火,就等着沸腾的那一刻。

    东南政改,就是这最大的一根柴火。

    以东南的制度之先进,也提出要恢复完整的相权,而苏泽更是到现在都不称帝。

    在明廷的大臣看来,这是苏泽对东南强大的士绅势力的妥协。

    以东南都要向士绅妥协,恢复相权,那你明廷呢?

    皇帝还在派遣太监在地方上搜刮呢!

    而等到山东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师,大锅中的水终于到了沸腾的那一刻。

    十一月的最后一天,这是明廷官员月末休沐的时候。

    天蒙蒙亮,沈一贯从自家宅子出来,拉绿包车的祥子连忙拉着车上前。

    “少爷。”

    “去书店。”

    祥子立刻备好车的,等沈一贯上车后就按着熟悉的道路,想着书店而去。

    等到了书店,沈一贯打开书店的大门,发现每天来的比他还要早的伙计佟安没有来。

    沈一贯皱起眉头,佟安原本是山东秀才,在沈家书铺找到工作之后非常珍惜,每天都会提前半个时辰来书店开门整理书架。

    今天怎么还没到?

    又过了半个时辰,沈明臣这才姗姗来迟,他也发现佟安不在,询问沈一贯道:

    “一贯啊,佟安呢?”

    沈一贯回道:“也许是家里有事。”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门外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客人。

    这个客人没有挑选书,而是直接向沈明臣问道:

    “掌柜的,这里卖《远山航录》吗?”

    沈明臣心中一咯噔,这是陆二约定的接头暗号,他立刻说道:“有,不知道先生要精装版,还是刺绣版?”

    “我要宋版的。”

    “后面请。”

    沈明臣和沈一贯看了看外面没有其他客人,干脆锁上了书铺的门,和这个客人进入书铺后厢房。

    “沈主编,沈编辑。”

    “陆站长让我通知你们,最近停止和《京师新报》有关的一切行动,停刊三天。”

    沈一贯皱眉问道:“为什么?明廷出事了吗?”

    陆二派来的情报人员立刻说道:“国子监五百监生和在京师三百有功名的读书人联名在左顺门上书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!”

    就连一贯冷静的沈一贯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领头的是一名山东秀才,名叫佟安,他们要求明廷效法我东南,进行政改。”

    “召回矿监,恢复宰相制度,廷推大臣。”

    沈明臣看着侄子,沈一贯看着叔叔。

    沈一贯叹气说道:“我们要撤离了。”

    京师情报站的人疑惑看着叔侄二人,沈一贯淡淡的说道:“你们情报工作还不到位啊,那佟安就是我们家的伙计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