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267章 故事的源头

    “《黄帝内经》: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,我的乖乖,这眼睛,肯定是成仙了。”

    “嘘,你们吵到我看我家仙官了,都安静!”

    整个直播间,热闹异常。

    现场的气氛也活跃了许多。

    苏尘的出现,带动了所有人的注意力。

    然而,苏尘什么话都没说,径直来到了主持人身旁。

    他向主持人提了个要求。

    他要负责人给他弄了根八尺左右的竹子和一些丝带,拿到这些东西后,他才来到了夏外双方的中间。

    将竹子竖在地上,竹身上绑好了丝带后,他这才扫了众人一眼。

    “整个故事,要从夸父追日说起。”

    夸父追日?

    别说是老外了,就连夏方的人都愣了愣。

    屏幕前的观众们也都一脸呆滞。

    不知道的以为是在说神话故事,知道的人就更觉得这是在说天方夜谭了。

    因为夸父追日的时间段在黄帝时期,相传是公元前两千多年前,距今差不多五千年历史。

    这只是相传,是一段无法被考证,国际上也不承认的华夏上古史。

    平时说出来没什么,可这是牡丹花会的学术辩论会,这样举例比之前的两个人都不靠谱。

    因为学术辩论是需要证据的。

    一瞬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苏尘身上。

    苏尘并没有在意他人的看法,他站在那竹子前,拉起那竹子上绑着的丝带,朗声道:

    “夸父的故事记载为: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景,逮之于禺谷。将饮河而不足也,将走大泽,未至,死于此。

    人们固有的印象是这是个神话故事,大意是一个想和太阳竞跑的人一直跑,想要追上太阳,最终渴死的故事。

    不过,结合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,其实不然,这是一个科学狂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故事。

    要读懂这个故事得结合《大荒北经》和《海外北经》一起来研究。

    《大荒北经》中有一句话叫‘有岳之山,寻竹生焉’,《海外北经》里边把寻竹称为寻木。

    寻并非是名词,而是一个长度单位,一寻有八尺。

    大家看我手中的这根竹子,这就是一根寻木。

    而它绑上丝带之后就不是普通的寻木了,而是圭表。

    圭表在华夏古代的意义是记录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这和我们要说的天文学有关系吗?”埃斯吉尔森有些不耐烦的道。

    夏方的人看过资料,大体知道苏尘的意思,不过这只是故事,别说是历史方面的证据了,就算是普通的天文学的故事都算不上。

    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夸父追日的故事是存在的,所以他们没有拿出来说。

    这会儿听苏尘说起来,又想起他之前所说的用中文表述,应该是想引起那些看直播的华夏人的广泛共鸣吧。

    这种科普,倒也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苏尘扫了埃斯吉尔森一眼,继续道:“这里要说到另外一个小故事。

    华夏有个岳字,在周朝时期,岳指的是嵩山。”

    说着苏尘拍了拍手中的竹子,笑道:“这两座山,一个是少室山,一个是太室山,两座山都不在《大荒北经》所说的邙山。

    然而《大荒北经》却称它为岳。

    仔细看岳的象形文字,分明就是两座山中间放了一个圭表。

    所以这整个图形被称为岳。

    同样是在《大荒北经》中,我们找到了之前的一段文字: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景,逮之于禺谷。

    这样一看就很清楚了。

    夸父是个科学狂人,他致力于圭表测影来制定历法。

    《海外北经》中还有个叫拘缨之国的说明,文字叙述为:拘缨之国在其东,一手把缨,一曰利缨之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