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十六章威风凛凛的王妃

    已是十月,安州。

    今天的天气很不好,阴霾密布,天空中零星飘着片片雪花,而且还刮着西北风。

    风虽然不大,吹在人身上却冰寒彻骨。

    城门外,李恪紧紧裹着皮裘,哆哆嗦嗦地骑在马上,正在向北方眺望。

    “这小兔崽子,怎么还不来,都快冻死我了”

    “我这当王叔的,还要出城来迎接你这小家伙,上哪说理去?”

    暗自吐槽的同时,李恪扫视了一下聚集在城外、翘首以盼的那些安州老百姓和文人士子、以及众多官员和勋贵们。

    看着那些满怀期待的人们,他眼神里充满了羡慕,甚至还有几分嫉妒。

    身为吴王兼安州都督,他却从来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、从来没有被人如此爱戴过,能不羡慕和嫉妒吗?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也感到震撼不已。

    “这小兔崽子真是太吓人了,全天下的民心都快被他掌握在手心里了”

    “他这是要干什么?莫不是……?”

    包括吴王李恪在内,聚集在安州北门外的所有人,都是来这里迎接李医的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些人都是自发前来迎接,根本没有任何人组织策划。

    对于李医的到来,所有安州人都充满期待,也异常兴奋。

    正说话间,一匹快马突然从远处疾驰而来。

    骑马飞驰而来的,正是吴王的一名亲卫。

    转眼的功夫,那个家伙就已来到近前。

    “启禀王爷,医公子他们来了”

    随着他这声喊,李恪立刻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,脸上随即绽放出了笑容。

    聚集在城门外的那些安州百姓,则纷纷欢呼起来。

    “太好了!医公子终于来安州了,肯定会给咱安州带来很多好处!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吗!听说医公子经过洛州、许州、唐州等地时,给每个地方都建造了很多春苗学堂,肯定也不会落下咱安州!”

    没等欢呼声落下,大路的远处就出现了一支队伍,径直向安州北门而来。

    等这支队伍走近一点,人们立刻看到。

    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,是一个骑着白马,身披狐裘的翩翩少年,脸上似乎洋溢着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。

    紧随其后,是四辆马车和十几名骑着高头大马的侍卫及随从。

    看到这一幕,安州城门外的欢呼声顿时变得更大了。

    当然,李恪也更加羡慕了,双眼都有点发红。

    这到底是本王的安州?还是这个小兔崽子的安州?

    转眼的功夫,李医他们已靠近安州城北门。

    刚一接近欢迎人群,李医就吁地一声勒住坐骑,骗腿从马背上跳了下来。

    紧接着,他把缰绳扔给一名千牛卫,随即带着安内侍和穆逢春他们向路边的那些百姓走去。

    看到他们过来,站在路边的很多百姓都激动异常,纷纷躬身施礼。

    “见过公子”

    其中一些百姓则撩起衣襟,这就准备跪下磕头。

    见状,李医连忙快步上前,拉住了几位欲跪下磕头的老人。

    “老人家,这可使不得,小子承受不起”

    “现在天气这么冷,地上很凉,你们也要保重身体”

    听到这些温暖人心的话语,所有人都感觉心头一热,眼眶不禁都有些湿润了。

    “谢公子关心,公子对咱老百姓好,咱无以为报,只求能给公子磕两个头”

    一位老爷子哽咽着说道。

    站在旁边的另外几位老人,也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说着,几位老爷子又要跪下磕头。

    李医连忙拉住了他们,微笑着说道:

    “你们都是我大唐百姓,这是我应该做的”

    “如果小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够,做的不好,还请各位父老乡亲提醒和指正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几位老爷子就异口同声地说道:

    “好!太好了!公子的所作所为根本无可挑剔!”

    “公子对老百姓的好,天地可鉴!咱不敢再有什么奢求了!”

    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,随即转移了话题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安州的天气这么冷,家里能取暖吗?”

    “要是不能取暖,这冬天怕是不太好过”

    “大家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,我想办法帮大家解决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几位老爷子顿时老泪纵横,旁边的其他人也都眼含热泪。

    “劳公子挂念,老朽等人感激不尽”

    “今时不同往日,大部分人家都已装上泥炉或安上火炉,冬天并不难过”

    “运到城中的石炭价格很低,再加上蜂窝炭,老百姓都能承受得了”

    “每天还有新鲜蔬菜吃,这日子过得,简直就像做梦一样”

    一位老爷子哽咽着说道。

    话音未落,另一位老爷子就接茬说道:

    “所有这一切,都拜公子所赐,吾等草民都万分感激”

    “大家都有些惶恐,不知道该怎么回报公子的大恩大德!”

    随着这话,现场所有人都用力点了点头,每个人都眼中含泪、充满感激。

    李医扫视了一下现场众人,然后微笑着大声说道:

    “我做这一切,发明各种新鲜事物,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报恩!”

    “只要大家能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,只要我大唐国泰民安,我就心满意足了!”

    “谨遵公子教诲!”

    现场众人齐齐哽咽着应道。

    就连站在一旁的安内侍和穆逢春等人,也都感动的眼眶发热,即便这样的场面他们已见过很多次。

    这一路走来,每到一个地方,他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场面。

    等李医带着大家从各地离开时,那送别的场面更是感人至深。

    各地百姓那依依不舍的眼神,简直能将所有人的心都融化了!

    道路中央的一辆马车里,柳非烟和宁思羽挑起车帘,正痴痴地看着李医的背影、看着路边这一幕。

    此时,这两个小丫头早已梨花带雨。

    “公子真是太好了,他就是老天赐给大唐的无上瑰宝、就是老百姓的神!”

    “没错,公子就是神,我要永远跟在公子身边!”

    两个小丫头哽咽着说道,眼神都无比坚定。

    嘘寒问暖一番后,李医就准备继续前行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一个小男孩突然满怀期待地问道:

    “公子哥哥,你会在城里建造春苗学堂吗?”

    “我也想去学堂里上学,也想识文断字”

    李医转头看了看这个小家伙,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当然会了,哥哥会在城里建造春苗学堂,而且会建很多所”

    “过不了几日,你就可以去学堂里上学,识文断字了”

    “希望你能在学堂里学到很多知识,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!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那个小家伙就已欢呼雀跃起来,周围其他孩子也都一样,一个个都激动异常。

    他们的父母更是喜笑颜开,并不停擦拭着眼泪。

    “公子高义,实乃吾辈之楷模”

    几位文人士子高声说道,纷纷长揖到地。

    李医冲这些家伙微笑着点了点头,随即迈步向前走去。

    接下来,他继续跟道路两边的百姓们互动着,嘘寒问暖,关心百姓的生活。

    在此期间,安州的众多官员和勋贵,以及社会名流和文人士子等等。

    大家排着队,纷纷上来拜见李医,一个个都毕恭毕敬。

    此外,大唐公司在安州的诸多掌柜和管事,也纷纷上来见礼。

    唯有吴王李恪,骑着马站在城门下,面带微笑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。

    他内心却无比震撼,甚至慌得一逼!

    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些事情,已让他确定。

    自己这侄子虽然刚来安州,还没进城呢,却已完全掌握了这座城市。

    如果这小家伙想取代自己这个安州都督,估计易如反掌!

    只要这小家伙登高一呼,彪悍的安州百姓都能将自己这都督拉下马来,将他推上都督的座位!

    想到这些,李恪能不慌吗?

    说话间,李医已带人来到近前,随即躬身施礼。

    “侄儿见过三王叔,数月未见,三王叔身体可好”

    紧随他之后,安内侍和穆逢春他们、以及刚从车里下来的柳非烟和宁思羽,也纷纷躬身施礼。

    面前这位可是陛下第三子,谁敢怠慢?

    李恪骗腿从马背上跳下,大步向李医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来到近前,他一把就将李医搂进了怀里。

    “你这小子终于来了,害得三叔都快冻僵了”

    “好在三叔身体还不错,还能坚持到这会”

    说着,他就轻轻拍了拍李医的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