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十九章 有毒的盐矿

    介绍完开发盐矿的事情,李医终于说到了防疫。

    “各位大人,父老乡亲们,除了之前的两个好消息,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”

    “上午我赶到吴王府时,发现府里有人患病,患的是黄疸”

    “或许有人知道这种疾病,这是一种肝部疾病,有一定的传染性”

    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也是疫病的一种,却没有那么危险,……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现场直接炸锅了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被吓了一大跳,纷纷失声惊呼起来。

    “天爷啊!我没听错吧?安州城内居然出现了疫病!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黄疸这种病,患病的人全身发黄,而且很容易传染”

    惊呼不已的同时,很多人都被吓得脸色一片苍白。

    其中一些百姓甚至都哭了起来,满面惶恐之色,这就准备撒腿逃离府衙门口。

    包括安州刺史在内的几名官员,纷纷跌坐在地上,如丧考妣一般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瘟疫是所有人最恐惧的东西,远超战争!

    眼看现场局面就要变得不可收拾!

    就在此时,李医突然大声说道:

    “大家不必惊慌,黄疸这种疫病并不难对付”

    “我有办法对付黄疸,并有效阻断传播途径,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”

    “这跟我在长安遇到的伤寒疫病相比,根本不值一提”

    “所以大家不用担心,只要注意防范即可,大家的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!”

    随着他这番话,大家顿时就感觉心安了一点。

    现场很多人的眼中,瞬间就浮现出了希望,如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看到阳光一样。

    大家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,原因无他。

    李医在长安创造的抗疫奇迹,早已传遍了整个大唐,被传的神乎其神!

    甚至在一些人眼中,他就是无所不能的神,总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奇迹。

    “公子,您真能克服这种疫病?不使其传播开来?”

    安州刺史哽咽着说道,还是有些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李医看了看这位,自信满满地微笑着点头说道:

    “刺史大人,黄疸并没那么可怕,也没有那么致命,大家不必如此害怕”

    “发现吴王府的患者之后,我立刻展开救治,并制定了救治和防疫的具体方案”

    “只要严格依照防疫方案执行,战胜这种疫病将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”

    “甚至可以说,将这个防疫方案用来对付黄疸,多少有点小题大做”

    “呵呵”

    安州刺史干笑两声,却依旧满眼担忧。

    随后,李医上前两步,将这位从地上扶了起来。

    紧接着,他开始高声介绍防疫方案,告诉现场众人应该注意什么,才能有效避免被感染。

    而且他还现身说法。

    说自己之所以没选择隔离,而是出来跟大家会面,并把大家召集到这里,就是因为自己信心战胜黄疸肝病。

    只要做好自我清洁和防护,基本不用担心被传染。

    同时他也提醒人们,不要听信任何谣言,更不要被任何谣言所蛊惑。

    自己每天都会派人来府衙前说明情况,介绍最新情况,那才是最权威的信息。

    经过他一番安抚,现场众多官员和百姓终于放心了许多,不再提心吊胆了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李恪又站出来唱白脸。

    他直接发出警告,在抗疫期间谁若敢散播谣言,蛊惑人心,将严惩不贷。

    造成严重后果的,定斩不饶,直至满门抄斩!

    听到这番严厉的警告,所有人都心头一紧,纷纷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转眼之间,原本躁动不安的现场,已渐渐恢复平静。

    看到这种情况,李恪和李医都暗自长出一口气,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。

    接下来,李医将自己制定的各项防疫措施告诉了现场众人。

    随后将拟好的公告交给安州刺史,让安州官府派人誊抄,然后在城中各处张榜公布,告知所有安州百姓。

    做完这些事情,又跟安州刺史等人讨论了一会,他们就向府衙旁边的一条街道走去。

    安州的第一所春苗学堂,就位于那条街道上。

    当他们赶到那座院落前时,大唐公司安州分部的人已做好准备工作。

    跟其它地方的春苗学堂一样,这座学堂也选择了一个比较宽敞的院落,院子里面有一定的运动场地。

    除了原有的一些建筑外,大唐公司又在院子里建造了一些新建筑,以提高使用率。

    原本的那些旧建筑,也悉数修葺了一遍,没有任何问题。

    而挂在门口的三块牌匾上,都罩着一块红绸。

    来到这里,看着这座焕然一新的院落,每个人都感觉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尤其那些住在附近、且家里有孩童的家长们,全都兴奋不已,且满怀期待。

    看到这一幕,李恪不禁低声发了几句感慨。

    “医儿,你小子干得非常不错!”

    “就这遍布大唐各地的春苗学堂,能让所有老百姓都拥护咱们,也能让咱家的江山永固!”

    “这些春苗学堂的威力,甚至不亚于千军万马!”

    说这些话的同时,李恪还想到其它一些事情,却没有说出来。

    对身旁这个仅有十岁的侄子,他甚至生出几分甘愿臣服的感觉!

    虽然他很不想承认,但那种感觉却非常清晰,挥之不去!

    李医转头看了看这位王叔,然后微笑着低声说道:

    “三叔,您说的一点都没错,这些春苗学堂的确会让咱家江山永固”

    “从这里走出去并成长起来的人才,以后将占据大半个朝堂,而不是那些豪门望族的子弟!”

    “啊!”

    李恪惊呼一声,不禁愣了片刻。

    看来传言一点没错,这小子对五姓七望那样的顶级豪门没什么好感,甚至在暗中对付那些豪门望族。

    而这遍布大唐各地的春苗学堂,就是最狠的一招,釜底抽薪啊!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恪立刻感觉后背一阵发凉。

    说话间,大家已来到这座学堂前。

    在门前站定后,李医当仁不让地迈步而出,站在了学堂门口的台阶上。

    他扫视了一下现场众人,然后微笑着朗声说道:

    “三王叔,各位大人,各位长辈,安州的父老乡亲们”

    “小子这次离开长安、出来游历四方之前,曾在皇爷爷面前夸下海口”

    “我要将春苗学堂开遍每个到过的地方、开到大唐的每一座城镇和乡村”

    “凡是我大唐百姓的子弟,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资格,都能到春苗学堂里就学,学习文化知识,学做人的道理”

    “不算长安的春苗学堂,这一路走来,我们已建造了一百多所新学堂,接收了数万名孩童就学”

    “接下来我们还将建造更多春苗学堂,力争实现承诺,不复皇爷爷的期望,……”

    话刚说到这里,就被骤然响起的一片惊呼声打断了。

    人们虽然知道医公子在各地建造了很多春苗学堂,收了无数百姓家的孩童入学,去学习文化知识、学习做人的道理。

    但是,当李医把这些东西以数字量化,公开说出来,还是将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。

    任谁也没想到,会听到这么惊人的几个数字。

    “天爷啊!照这样下去,岂不是天下所有孩童都有就学的机会,所有孩童都能识文断字?”

    “让全天下孩童都识文断字,这得是多大的功德啊,绝对亘古未见!”

    人们纷纷惊呼起来,也无比震撼。

    一番惊呼过后,所有人都长揖到地,齐声高呼道:

    “公子仁义,实乃大唐之幸,万民之福,吾等草民万分感激!”

    听着这片震耳欲聋、却又发自肺腑的诚挚呼声,李恪直感觉头皮一阵发麻。

    他看着李医的眼神里,已然充满惊骇之色,甚至有几分畏惧!

    同在现场的安州刺史等人官员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!

    再看李医,他轻轻挥了挥手,继续微笑着说道:

    “大家不必多礼,这都是我应该做的,而且做的远远不够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