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四十七章扶摇直上九万里

    第四十七章扶摇直上九万里(求订阅)

    傍晚时分,明月客栈。

    没等李医前去拜访,馈运使韦挺却已带人来到明月客栈,前来拜访李医。

    同来的还有一位老朋友,即原来的鸿胪寺少卿崔仁师。

    因为抗疫有功,崔仁师现在已升任为民部侍郎。

    这次大唐征讨辽东,他担任韦挺的副职,主持海运事务和河南漕运事务,身兼重任。

    此外,陪同来访的还有扬州刺史等人,阵仗颇大。

    李医他们回到明月客栈时,就看到这些家伙列队等在客栈门口,一边等待,一边低声闲聊着。

    客栈掌柜和几个伙计,则都垂手站在一旁,既兴奋的两眼放光,也战战兢兢的。

    住在明月客栈里的其余客人,以及周围的众多老百姓,则都围在客栈周围,兴致勃勃地看着热闹。

    这样的场面他们哪里见过,当然不能错过。

    刚一看到李医,韦挺和崔仁师等人立刻快步迎了上来。

    来到近前,韦挺率先长揖到地,感激不已地说道:

    “见过公子,老臣感谢公子的救命之恩!”

    紧随其后,崔仁师也长揖到地。

    “见过公子,多亏公子慧眼如炬,发现了那些恶贼的阴谋诡计,否则吾等危矣!”

    对韦挺和崔仁师而言,李医无疑是他们的救命恩人。

    若非他发现了宋金生等人的阴谋诡计,并将那些家伙一网打尽,后果不堪设想!

    那些被投放了剧毒的粮草和食盐一旦运出扬州,运到东征大军中,等待韦挺和崔仁师的,就只有满门抄斩!

    哪怕韦挺出身京兆韦氏,哪怕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,都是当世最顶尖的豪门望族,也难逃身首异处的下场。

    李医连忙上前一步,恭敬地伸手扶起了韦挺。

    这位可是跟李世民同辈的重臣,颇受器重,而且还是齐王李祐的老丈人。

    虽然齐王李祐造反被赐死了,这位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,依旧稳坐太常卿的位置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一位朝廷重臣,李医自然得恭恭敬敬。

    “快快请起,韦大人,真是折煞小子了”

    “公子不必客气,若非公子,老夫怕是在劫难逃啊!”

    韦挺恳切地说道,再次鞠了一躬,方才直起身来。

    随后,李医又把崔仁师和扬州刺史等人一一请了起来,并拱手冲大家施了个礼。

    “各位,现在天寒地冻的,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”

    “咱们进客栈里面吧,我正好买了点茶叶回来,大家可以品尝一下”

    说着,他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。

    接下来,大家一起走进了明月客栈。

    站在客栈门外看热闹的那些客人和百姓,也要跟进去继续看热闹,却被客栈老板和几名伙计连忙拦了下来。

    客栈里现在有这么多重量级文武官员,还有一位圣眷正隆的皇长孙,客栈掌柜哪里还敢放其他人进去。

    万一出点事,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!

    客栈里。

    安内侍很快就冲泡好了茶叶,给坐在主座的李医和韦挺分别端上了一杯。

    扬州刺史的几位随从也给其余人各端上一杯,放在大家面前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一股馥郁的清香已在会客厅里扩散开来,闻着就令人心旷神怡。

    看着碧绿清澈的茶水,闻着这股清香,包括韦挺在内的所有人,双眼都为之一亮。

    韦挺饶有兴致地端起茶杯查看了一下杯中的茶水和茶叶,然后轻啜一口,微闭双眼细细品味起来。筆趣庫

    片刻之后,他才睁开双眼,赞叹不已地说道:

    “此茶滋味鲜醇、汤色清明、香气高雅,冲泡后的茶叶如同兰花般绽放,既好喝又好看,赏心悦目!”

    “好茶,真是上等好茶啊,似乎并不逊色于西湖龙井!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崔仁师和扬州刺史等人也啧啧赞叹起来。

    喝了几口茶水之后,崔仁师突然好奇问道:

    “公子,这是什么茶叶?此前为何从未见过?”

    “长安的茶叶铺子里似乎也没有出售,否则的话,大家绝不可能不认识”

    非但是他,其他人也都非常好奇。

    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,随即解释道:

    “见过这种茶叶的人非常有限,这种茶叶的产量很小,大家没见过并不奇怪”

    “这是扬州本地出产的一种茶叶,我为其命名为绿杨春,今年初刚刚发现”

    “由于发现的时间很晚,一共也没采到多少可用的茶叶,所以制作出来的茶叶就更少!”

    “不过没关系,我在夏天就已安排人手,在扬州附近推广种植这种茶树”

    “等过完年,这种茶叶就可以采摘了,到时产量就会上来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扬州刺史顿时大喜过望。

    “太好了,没想到扬州还有这等宝贝,那是得大力推广种植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扬州又能多一门产业,扬州百姓也能多一个谋生的门路”

    一番感慨后,扬州刺史就开始询问有关绿杨春茶叶的详细情况。

    李医并没有隐瞒,而是将掌握的情况悉数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而且他告诉扬州刺史等人,自己准备把扬州发展成为茶叶集散地之一,借用扬州的航运便利,大力发展茶叶贸易。

    对于这样的好事,众多扬州官员自然举双手赞成,一个个都欣喜不已。

    讨论了一会茶叶的事情,大家这才进入正题,开始讨论押运粮草北上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公子,为安全起见,所有负责筹措军粮的粮商和盐商,现在都已展开自查”

    “我们带来的押运队伍,以及扬州府衙,也派出大批人手,参与了进来”

    “但这都需要时间,如此一来,粮草起运的时间可能要往后推迟几天”

    韦挺简略介绍了一下情况。

    虽然说的是东征大军的粮草和食盐,他却表现的不是很紧张,神情很放松。

    话音未落,李医却坚定地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坚决不行!各位务必想尽办法加快检查粮草和食盐的速度,绝不能耽误粮草如期起运!”

    “粮草就是军心,如果粮草不能及时到位,东征大军的军心就会不稳!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责任,在座诸位都承担不起,我也一样!”

    说着,他就看向了韦挺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,这位就是因为东征大军的粮草失期,而遭到了严惩。

    他被勒令白衣散从,统兵守城,却因忧郁不满,又被贬为象州刺史,最后死在了象州的任上!

    “啊!”

    现场响起一片惊呼声,大家都被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看到李医态度如此坚决,韦挺先是愣了一下,表情随即变得严肃许多。

    他知道,眼前这位小公子在军国大事上从不含糊,而且眼光异常犀利,往往有惊艳世人的动作。

    之前攻灭薛延陀的战争和这次东征高句丽,据说都是这位公子在背后大力推动,而且起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。

    既然医公子说粮草绝不能失期,如果自己不想得罪医公子,不想被陛下治罪,那就必须想办法确保粮草如期起运。

    非但韦挺,其余人也都心中一紧。

    尤其崔仁师,比其他人更了解李医,

    他知道李医一旦做出决定,那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,绝无半点妥协和商量的余地。

    稍顿一下,韦挺方才点头说道:

    “既然公子如此认为,那老夫会督促手下人尽快检查所有粮草和食盐,力争如期起运!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只要途中不出什么问题,所有军粮必能如期运至幽州”

    李医轻轻点了点头,随即接茬说道:

    “这样再好不过,等到后天,我会前往相关仓库,抽查供应大军的粮草和食盐,确保万无一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