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六十七章 万古流芳的机会

    介绍完在台州发现的几种茶叶,李医话锋突然一转。

    “外祖,除了茶叶这个产业之外,我准备再为台州百姓开辟一个新的谋生之道”

    苏亶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兴奋不已地说道:

    “快说说看,你这小家伙又有什么想法?”

    “看来传言一点都没错,你这小家伙的确有点石成金的神奇本领!”

    李医点了点头,随即微笑着说道:

    “外祖,谢先生,想必你们也听说过,之前游历到安州时,我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盐矿”

    “非但如此,我还在安州制造出了最顶级的雪花盐,那些雪花盐都价比黄金”

    “我打算跟台州官府合作,在台州设立几个盐场,制造海盐,而且是最顶级的雪花盐”

    “啊!”

    随着一阵惊呼声,苏亶和谢师爷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两人都被吓了一大跳,目瞪口呆地看着李医,却满脸狂喜之色。

    他们非常清楚,盐业有多么巨大的利润,更何况是最顶级的雪花盐。

    同在客厅里的其他人,也被李医这番话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即便安内侍和程伯礼,也不知道李医有在台州制盐的打算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制盐这种暴利行业,岂能随便交给地方官府。

    哪怕这个地方的刺史是苏亶,那也不能轻易赐予。

    但他们哪里知道,在李医眼中,制盐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,根本没任何难度。

    他的目的是制造大量食盐,将高昂的盐价打下来,让所有大唐百姓都能吃得起最好的食盐。

    当然,外族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“医儿,我没听错吧?你小子要跟我台州官府合作,在台州制盐,而且制造最好的雪花盐?”

    苏亶迫切地问道,激动的声音都有点颤抖。

    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,给出了肯定的答复。

    “没错,外祖,您没听错,我是打算在台州制盐”

    “对我来说,制造顶级雪花盐已没有任何难度,相关制盐技术就在孙儿头脑中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苏亶已快步走来,一把将他搂进了怀里。

    “好孩子,真是外祖的好孙儿,太知道体贴人了”

    “如果台州能制造出最好的雪花盐,那指日就能繁华起来”

    “那些贫苦的台州百姓,也能过上好日子了”

    正说话间,谢先生突然插话说道:

    “公子,如果台州开始制盐,而且制造最顶级的雪花盐,必定会对扬州制盐业造成不小的冲击”

    “扬州那些脑满肠肥的大盐商能同意吗?那些家伙会不会背后使坏?那些家伙都不是易于之辈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苏亶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变,变得凝重了许多。

    制盐是扬州的支柱产业之一,也是扬州之所以富甲天下的最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大唐制盐业一直由扬州盐商把持,那些家伙也赚得盆满钵满。

    现在同处东南的台州也要制盐,要从扬州盐商的锅里分一杯羹,那些扬州盐商能同意吗?

    想都不用想,那些家伙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,或者暗地里使坏。

    甚至不排除他们派人前往台州搞破坏,毁掉台州的盐场。

    想到这些,苏亶和谢师爷的心情顿时都有些沉重。

    但是,李医却冷笑起来。

    “食盐是战略物资,必须由朝廷控制,岂能由扬州的那些大盐商控制和左右”

    “凭借控制和售卖食盐,他们在以往已经赚得盆满钵满,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!”

    “在哪里建造盐场,也不是他们能置喙的事情,除非他们嫌自己活的太长了!”

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苏亶和谢师爷都暗自倒吸一口凉气,胆寒不已。

    直到此时,他们才意识到。

    眼前这个刚刚十一岁的小家伙,不但有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,也有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。

    死在他手下的人,前前后后算下来,少说也有好几百了吧!

    相比其他人,苏亶知道的事情更多。

    他知道,去年草原上的连番大战,薛延陀的灭亡,自己这外孙都曾在背后推波助澜。

    甚至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。

    薛延陀在极短的时间内,如同雪崩一般土崩瓦解,就是这小家伙一手促成的。

    今年业已拉开帷幕的东征,听说这小家伙也发挥了关键作用,而且参与了总体战略的规划。

    这小家伙制定的,对付高句丽和新罗等国的一系列策略和手段,据说让每个知情者都拍案叫绝,也不寒而栗!

    苏亶虽然不知道详情,但自家兄弟给出的亡国灭种四字评语,他却记忆犹新!

    而这四字评语所评价的,就是眼前这小家伙制定的相关策略和手段。

    想到这些,苏亶甚至有些同情高句丽人了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心中仅有的那点顾虑,也瞬间消失无踪。

    “医儿说的没错,食盐关系国计民生,还轮不到扬州盐商置喙!”

    李医点了点头,继续接着说道:

    “事实上,外祖也不用担心扬州盐商从中作梗,或者暗中使绊子”

    “台州盐场制造出来的食盐,跟扬州盐商制造的食盐并不会发生冲突,它们各有各的销路”

    “扬州生产的食盐主要在我大唐境内售卖,而台州生产的食盐,除去雪花盐外,其余食盐我准备卖去海外”

    “海外的那些蛮夷并不懂如何制盐,咱们可以利用船队将食盐运往海外各国,赚取丰厚的利润”

    “售卖食盐赚到的钱,可以让台州迅速变得繁华起来,也可以反哺大唐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苏亶已迫不及待。

    “太好了,医儿,你什么时候派人去台州建造盐场?”

    “要不你小子跟外祖一起去台州,省得你外祖母天天念叨!”

    李医却笑着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外祖,孙儿短期内怕是去不了台州,杭州这边有很多事情要做”

    “等忙过这一阵,孙儿再去台州拜见外祖母”

    “孙儿虽然无法跟外祖前去台州,但会派人过去建造盐场”筆趣庫

    “等盐场建成,孙儿再派人带着制盐技术过去,进行制盐”

    苏亶顿了一下,随即点头说道:

    “这样也好,你小子忙归忙,但一定要注意身体,别让家里人担心”

    说着,他就轻轻拍了一下李医的肩膀,满眼疼爱。

    接下来,他们祖孙二人,再加上一个谢师爷,就开始讨论在台州制盐的事情。

    随着他们的讨论,台州盐场的建设计划,很快就已出炉。

    转眼的功夫,已到午餐时间。

    直到此时,李医才得以离开会客厅,回自己的房间去洗漱,然后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。

    等他再次回到会客厅,客厅里又多了几个人。

    听说他已返回杭州,杭州刺史带着手下几名官员,匆匆赶来这里。

    刚一看到李医,杭州刺史等人立刻站起,然后齐齐长揖到地。

    “见过公子,本官代表所有杭州百姓,感谢公子的义举”

    “城中六井的建成,彻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吃水困难,公子的义举必将永载史册!”

    李医连忙上前两步,将杭州刺史等人扶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陈刺史客气了,我不过是提出方案和出资,领导杭州百姓施工的,还是陈刺史和各位大人”

    “这是杭州官员和百姓一起努力的结果,是各位大人的功绩,小子不敢独占这份功劳”

    “最重要的是,解决了杭州百姓吃水难的的问题,从此以后,相信杭州百姓的生活将会变得越来越好”

    听着他这番话,杭州刺史等人都感动不已,也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站在一旁的苏亶,则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,赞赏地点头不已。

    医儿这小子真是八面玲珑啊,太会做人了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仅仅在家休息了不到一天,李医就忙碌了起来。

    第二天,上午。

    刚到巳时,李医已来到杭州城外的西湖边视察。

    同行的还有苏亶,以及杭州刺史等人。

    此时,杭州城内的六个大型蓄水池,以及与之配套的引水渠都已完工。

    甘甜的西湖水已引入杭州城,彻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吃水难题。

    这项惠民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,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。

    比如挖排污沟,引水渠沿线和蓄水池周边的绿化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并不急迫,可以慢慢做,甚至精雕细琢一番。

    而疏浚和治理西湖的工作,却还没有完成。

    城外的西湖边,以及湖面上,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工地。

    很多杭州百姓都在这里做工,一个个充满干劲,热火朝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