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一百三十一章 飞船与战星的选择

      罗星的提议不可谓不大胆。
  放弃传统的飞船,转而把目标对准战星这种庞然大物。
  虽然跨度有点大,但细细想来,说不定真有可能成功。
  首先是价格问题。
  因为这是一颗废弃的战星,想要修复完毕,只能通过大型运输舰一船一船的运输材料。
  就算绝大部分的材料可以取自战星本身的矿源,但一些关键性的设施,材料是战星所不具备的。
  尤其是行星发动机。
  虽然每一台发动机所需要的特殊材料设施很少,但比例如果放大到整个战星。
  再加上小星球内部的各种支撑结构的受损点。
  这一切加起来所需要的资源如果在没有就近补充的情况下,光是用运输船从最近的资源点,交易市场中拉,就得拉个几百年的时间。
  不说时间成本,就说资源成本,如果是三级文明的话,维修这颗战星的成本,就已经超过完整战星的价值了。
  虽然盖伦特联盟财大气粗,但也绝对不是傻子。
  这种明显是赔本的买卖,他们才不会干。
  四级以下的文明维修起来赔本,四级以上的文明虽然依靠曲率引擎大大降低运输材料的成本,但这种其他文明风格的战星不仅需要维修,还要进行大范围的改造。
  一番忙碌下来不仅浪费时间,得到的还是一个不那么适合自身文明的战星,所以四级以上的文明对此也并没有兴趣。
  这就导致这种看起来美好的鸡肋并没有其他文明买账。
  直到它的价格一降再降,直到被罗星发现。
  这颗战星实在是太适合新人类文明了。
  有了曲率技术,新人类文明就不再需要建造数量庞大的行星发动机,只需要建造数台大型曲率引擎,就能完成战星的动力系统。
  并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建造曲率引擎的材料问题。
  由于建造的曲率引擎需要推动一整个行星,那么常规曲率引擎就肯定不行了。
  需要建造特质的大型曲率引擎。
  机械设备,往小了造很难,但是要放大,那就简单了。
  尤其是大型曲率引擎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对材料的要求会下降,并且随着体积的增加,下降的标准也会逐渐增加。
 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。
 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这种材料不需要特意从市场中购买,可以从战星的矿脉中就地取材。
  这就省下了一大笔的坎巴拉积分。
  最后只需要利用现有的行星发动机残骸修复一部分转向发动机即可。
  如果实在紧急,就算没有这些转向发动机也能行。
  总之这颗战星对新人类文明来说,刚刚好。
  只是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战星相关的经验。
  无论是驾驶,还是建造与维修的经验统统都没有。
  并且时间也仅有六百多年。
  他们要在这六百多年的时间中修好一个废弃的战星,并进行适当的改造,使之能进行十倍光速的航行。
  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。
  因为这颗战星势必会吧新人类文明给榨干。
  一旦中间有一点失误,等待新人类文明的就只有一个后果,那就是跟超级文明死亡对线。
  所以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新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选择。
  是尽量建造出尽可能多的曲率引擎战舰,而后让一小部分的新人类逃离银河系,还是选择搏一把,修复一颗战星,带领所有人流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