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七章 接二连三

    算命后没多久,杨乡长最爱的老九就悄无声息淹死在家门前的废水沟里了。

    那一刻,杨乡长似乎明白了算命先生那意味深长的话。

    然而,悲伤并未就此结束。

    三个月后,杨乡长六岁的四姑娘和四岁的六姑娘,还有还在襁褓里的那个最小的小婴儿,都先后犯病夭折。

    老一辈的人都说杨家是犯了“三杀”。

    所谓三杀,就是一家人在一年里连续出现三场以上的葬礼,据懂行的老人说,发生这种情况原因,问题多是出在第一件丧事上。

    这样的不幸对于任何一家人来说,都是最悲伤,最残酷,又最难以面对的。

    祸不单行福无双至。

    厄运还未就此住手,杨家就像被烦恼揪住了尾巴,麻烦没完没了。

    第二年,杨乡长又被莫名其妙关进了“牛棚”。

    一天,杨乡长夫人去外地看望被改造的杨乡长,负责在家看管孩子的杨老爷子和夫人,在地里抓到了两只硕大的癞蛤蟆,就想着给几个面黄肌瘦的孙子解解馋。精明的杨老夫人把蛤蟆肉煮好后,先拿了一小块给狗吃,看狗没事,才让几个孩子分着吃了。杨老夫人自己饿得慌,又忍不住把懒蛤蟆的内脏煮来充饥,等杨老爷子回家发现夫人时,杨老夫人已口吐白沫,不省人事。

    接二连三的打击,让原本身强力壮的杨老太爷一下子衰老了下去。

    这个从不生病,风里雨里顺顺当当活到了78岁的老人,没多久也跟着老伴撒手西去。

    那段日子,无疑是杨乡长家最黑暗、最难熬的日子了,左邻右舍除了听见杨家的哭声,几乎听不见任何的笑声。

    杨乡长夫人在省城的姐姐听说了妹妹一家的情况,那个刚死了老公的独生女人,提出帮他们抚养一个孩子。

    杨乡长就把老五送到了省城。

    又少了一个孩子,杨乡长的家里更加冷清了。

    春节的时候,在外地工作的杨乡长回到了冷清清的家。

    年三十那天中午,杨乡长家的年饭就一大锅野菜炖粉条。

    杨乡长夫人一开始还唠叨着不够吃,等大家忙着敬过祖宗回来,每个人碗里的半碗粉条居然奇迹般变成了一大碗。

    “啊,多啦,多啦!”看孩子们围着各自的碗兴高采烈地蹦跳叫嚷,杨乡长俩口苦涩一笑。

    春天来了,大家饭桌上的美味也开始丰富起来。

    田间地里,各种野草竞相生长,柳树颤抖着奋力长出的嫩芽;刚钻出土的蒲公英嫩苗,充满奇异怪香的鱼腥草;只要能吃,只要露头,统统就被面黄肌瘦的人们请上了餐桌,成为大家果腹的美餐。

    真所谓:“否极泰来!”那顿粉条炖野草的年饭似乎给杨乡长家带来了好兆头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杨乡长的家境从此开始好了起来。

    一个月后——

    “地乌龟药酒”泡好了。

    大家满心欢喜,兴致勃勃等待着见证奇迹。

    药酒瓶当时找的一个不大的止咳糖浆瓶子。

    当杨乡长夫人从床底下拿出药酒瓶子时,大家争先恐后观察着。

    因为糖浆瓶子是茶色的,所以大家根本看不到药酒的颜色,只能看到瓶里虫子的尸体,不觉有些恶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