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1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

    昆山火车站国军补给点,细雨。

天空阴沉,偶尔隆隆声隐隐传来,却不是雷鸣。

大白天却天色昏暗。

一个军人背着步枪快速穿过候车室来到站外,迈着标准的步伐,每走的一步,像用尺子量过的一样,一样的距离,分毫不差,甚至踩下去的力量都一致。

军装整齐,但并不是那么干净,东一团污渍,西一块灰,带着油迹,汗渍的领口,袖口发黄,与四周乌漆麻黑脸,油渍领、袖的兵们比,却又鹤立鸡群般干净。

两个执勤宪兵看着他的领章,倒也是个军官,从军衔看就一少尉,顶多不过一个排长而已,走个路还目中无人,得瑟个屁!

却不得不抬手敬礼,能走出这样气势的军人,并不是第一次见到,没敢拦他让出示证件。

宪兵不傻,据说这伙人是准备去上海当炮灰的主,跟一个将死之人计较,挨打那算轻的,真惹火了这些亡命徒,闹一个哗变罪名不合算,两宪兵对视一眼,齐齐看向脚下地面:变黑的血迹斑驳,表明应该发生过这样的事。

打个冷颤,不再说话,眼睛斜撇着出去那兵,按规定,国军士兵不能出车站。

上头早就发了话:有谁胆敢擅自行动,就地枪决!

车站外广场上到处是人山人海,无序,忙乱不堪,大批战略物资准备进入车站,目的地却是南京。

【话说,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,野果阅读,安装最新版。】

淞沪会战接近尾声!国军败撤。

食品、被服、药品,原本给前方军队的补给,可是,国军由撤退变成溃败,后勤军需处停止了向上海输送各种物资,车站广场上物资堆积如山,又紧张往南京倒腾。

车站广场边西边,一个大院,墙上刷着一个大大的红十字,是野战医院征用了民房,广场东侧,军械仓库!整个火车站早被军事管制。

为防日军间谍破坏,整个车站广场,除军人及持特殊证件的人外,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进入车站,这一切,都是为了国军在委员长仓促安排下的大撤退。

军人、劳工及车站的工作人员,正在紧张的将各类物资,通过火车站房旁,拆除了的一段围墙缺口处,往车站里搬、送。

阴冷压?的气氛,跟头上的铅云一样,直让人喘不过气来,跟警戒线外热闹的小贩及报童吆喝声混在一起,更是诡异。

东边不时传来大口径炮弹爆炸声,声音在漫天云层上翻滚而来,一声接着一声,周而复始。

军人平静的来到外围警界线旁,在一个脏兮兮的报童那儿,买了最近三天的报纸,报童选的地方不错,买过期报纸的人贼多,三分钱到手,净搛两分半。

“叔,要烟么?”报童旁一小男孩,穿着有些单薄的衣衫,带着希冀,看着面前的军人,左手食中二指间有些发黄,肯定抽烟的主。

军人摇摇头,并未打算购买。

军容整齐的军人,迈着独特步伐,往回走,再次穿过广场,从两宪兵间迈过,回到了停在冰冷铁轨上一节闷罐火车车厢旁。

车厢里伸出两只手,将回来的军人扯了上去。

车厢里嗡嗡声一片,见到有人回来,声音小了许多,七八十号人,看部队人员编制,半个标准连!

其实这节车厢里的就是一个连队,不满编罢了。

连长连副不在,应该是去了火车上临时团部开会,只剩下二排长、三排长,几个班长在吹牛,以及刚回来的这个一排长。

上战场的命令会随时随地下达,据说前方战场形势不乐观,买报纸的军人招呼了一声围成一团的几个人,几个人挤了个位置出来。

少尉夹着报纸坐了下来,几个人挪动屁股靠近了些,另一个坐在地上的少尉,并没起身,从上衣包里摸出皱巴巴的烟盒,抽出一支递了过来,另一少尉个从贴身的包里摸出了一个煤油打火机,挽了个花式,打燃火。

三个少尉,凑坐在一起,冒着烟,像往常一样,车厢里的兵们都伸长脖子等着,一支烟后,回来的少尉,就会跟他们讲解那些报纸上的大小事,权当解解闷,开开眼界。

烟尽,兵们也往他们跟前靠的更近一些,七八十多人挤在一节闷罐火车厢里,尽管冷风不断的从没关严的车厢门吹进来,车厢里还是有些憋闷,夹杂着一种独特臭味。

但总比那些挤在站台的溃兵们在冷风里瑟瑟发抖要好的多。

士兵们或卧或蜷,习惯了除连长之外,大路小道消息就听买了报纸的少尉解说,从他那得到的消息甚至比连长还更灵通一些,据说少尉喝过洋墨水,看报纸也是他带来的习惯,大部分兵更是大字不识几个,除了一二三跟自己名字,别的么,呵呵。

补充团的兵是49军在华北战场,战斗中受伤的战斗人员,伤愈后组织起来的清一色老兵,少尉是联络官,带了一个排充在一营一连。

烟雾缭绕的车厢里,时间不长,兵们都知道了现在局势,此刻的上海防线已经崩溃,他们这支沿沪宁线东进的部队,任务是加入断后部队49军109师,任务是掩护陈诚司令左路军撤退,49军大部已经退到了太仓,距昆山50来公里,补充团全是老兵,一昼夜的强急行军就可以到达,但部队整编尚未完成,一个补充团起个屁用。

主力部队人员损失太大,为拖住日军的进攻,掩护国军主力部队撤退,49军急需补充兵员,所以把这些伤兵也抽了上去,其时,上海国军全线溃败,补充团根本就没有必要再上去,109师也下达了让补充团原地待命的命令。

但军政部的一帮大佬们,好象忘记了这一道命令,至少补充团到现在都没有收到。

补充团即将面对的是20多万日军,有舰炮,有战车,就连原本就只有6000多人不满编的109师,也许都只是炮灰,补充团满打满算才一千来号,补充进去冒个泡泡倒也能听个响。

少尉通过报纸上的干涩的文字,分析出了战场形势。

新的命令还没到,兵们呆在没有火车头的车厢里,偶尔有跑下来活动一下手脚,放放水。

铁路两边是溃败下来的兵,在手臂上缠着白袖箍的军官带领下,一路向西,步行,看番号大部分是74军的,多日未洗硝烟熏过的破旧军裝,本是白色的衬衣领改了颜色,粘在一起油亮的头发,幽黑的面容,一部分打着绷带,或抬或掺扶着,队列长长,一片颓废景象。

东北军原本是德式大编制,到补充团这没那么点讲究,临时整编的补充团,作为团一级的军队,在国军序列自然没有挂上番号,暂归49军109师所属,109师长高鹏远倒听说过,一个狠人,读完报纸的少尉伸了个懒腰,再仔细看着往日的报纸。

他的这一个排加上排副就26个人,不满编,在东北军标准排,4个班每个班10人,正副排长卫生员三个班一个火力组对应46人,现在刚刚一半出头。

车厢外的雨下的不大,除了那些还在行军的人,没人愿意在雨中久呆,站台上无神的伤兵等着上火车,开往西边的火车即将送他们回南京,能走动的,向西边目标南京蹒跚着,有军官及溃兵收容所的人带着他们,也还算是有纪律。

现在,车站就是终点站,听说铁路被鬼子飞机轰炸,暂时不能通行,据说,要等到晚上才能走。

时间慢慢过去,中午吃饭的点到了。

少尉从车箱探出头,习惯性四下瞅瞅,跳下车厢,把手里的步枪反背肩后,与从车厢里走出来的二排长三排长互相看了看,再瞅瞅列车延伸的远方,灰蒙蒙的没什么好看。

这就是一连的三个排长,整队的事自有副排长做。

二排长不高不矮,普普通通的叫杨勇,爱发牢骚,老兵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