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十三章:逆光

      
听了班长方芳的汇报,蒋老师的火气更大。她万没想到海涛,不仅将自己一片心血和好意撕了个粉碎。还在班里公开扬言,玻璃就是徐浩做的好事。
学年组长也找海涛谈心,说可以退一步,不再提在全校范围宣传他,但希望**涛认领此事,不然让一个受了处分,送到工读学校的差生,还为母校做这样的“好人好事”,容易引起大家思想的混乱。
海涛向年级组长,蒋老师提出个条件,两位老师相互交换了眼神,不禁同声说道:“你说说看”
海涛告诉她们:“如果非要说是我做的,我就把那块玻璃再给卸下来。”这句话一出,学年组长几乎跳了起来:“你敢!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?破坏公物!”
“那块玻璃不是我打碎的,我现在不想做好事了,卸下来给它恢复原来样子,再档上纸盒。这算哪门子破坏?”海涛没表现出一点在乎。年级组长,蒋老师都被气得一时说不出来话。
他最后又加了一句“留着也行,那就是徐浩给换的。”随即头也不回,扬长而去。
这场风波,让海涛不仅失去了好朋友徐浩,也失去了被学校树立先进典型的机会。在蒋老师,学年组长心目中成了“思想有问题,道德观丧失”的学生。
海涛不以为然。他知道不过半年,就要升学上初中了,那时他就完全可以摆脱这所待了六年,却没有一点念想的小学校。
就在海涛一天天盼着毕业快点来临的日子,一个市教育局下发的通知,让他心凉了半截。
不知什么原因,自海涛这个年级起,要接着再上半年小学六年级;更让他绝望的是有传言,他所在的小学可能直接“带帽”升格,意味着增加初中部,那样的话即使升上初中也原校不动,所有的老师也照旧。
想想还要和李应杰,蒋老师在一个学校,班级里继续相处,海涛的心情跟这越来越寒冷的隆冬一样,冰凉到了极点。
这天并不是周末,海涛和母亲刚吃过晚饭,父亲带着一身寒气,很意外的回到家来。每年冬季都是征兵的时间,父亲这次要到东北,去接本部队在那里的新兵,明天一早就要出发。
母亲得知父亲还没吃过晚饭,赶紧返回厨房,下了半扎挂面端到桌上,让父亲趁热吃了暖暖身子。
海涛围着父亲打转,不断地打听征兵的标准,都有哪些要求。当父亲过问他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时,海涛噘着嘴跟父亲说:“我不想在这个学校继续待下去了。”
父亲看了眼母亲问道:“儿子这是怎么了,为什么有这种怪想法?”海涛的心理,做母亲的也并不真正了解;最近倒是听儿子说起,他的小学要迟半年毕业,很有可能又在原校直接升到中学。
母亲是另有担心,中学的功课越来越深,这些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的老师,能不能胜任。
“这又不是你一个人,到时候真是这种情况,学校会有安排的。”父亲顺着母亲的思路,安慰着海涛。
海涛自己的真实心思,不愿意也很难和父母敞开心扉,他央求父亲说:“我想去当兵,行不行?”
父亲把碗,筷放下,朝他和母亲讲道:“于副团长的儿子,比你大一两岁,去年去警备区当了小兵,怎么样?连给家里写封信都写不好,将来复员了,能干什么?”
母亲并不是不知道,这六年儿子的文化课用一塌糊涂形容不为过。但还是劝海涛,不许想入非非,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,现在是学生就好好把功课学好。
“我答应你,过几年送你去部队当兵,”父亲看出儿子闷闷不乐,便说“但现在你要做到,爸爸不在家要听妈妈的话,还有弟弟也准备转到你们学校上学了,你当哥哥得做个好表率。”
海涛点头回应着父亲,但他有句话想说却没说出口。弟弟从幼儿园大班毕业,便留在了军港区上学,他觉得弟弟比自己幸福多了,换了他一百个不答应转到现在这所学校。可大人有他们的的考虑和想法,他无法左右。
这个加长版的六年级新学期,从老师到学生都有些无所适从。上课时,一多半的男生课桌上都干干净净,依然使用的旧课本早就不知丢到哪儿去了;老师还在重复上学期的既往课程,好学生失去了兴趣,学不进去的那些人精力更难集中在课堂上。
有些变化还是很明显,也很微妙的。过去课间上厕所,男生在小便池站成一溜,一二三比赛着对准墙面,看谁“渍”得更高,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