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七章 授业解惑做先生

    说是书孰,其实应该说是一个讲堂,或是书院。

    书孰阔三百丈,正门门庭上方悬空四个大字,笔力苍劲暗合道境,曰“证义书孰”。

    顾名思义,不只是要研究道理,还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正道和义理。

    进门之后,是个大院子。

    院门正前方是一道宽阔的石壁屏风,屏风背后便是一座五层塔,左右各有两座双层小楼,左边小楼后方有园林,右边小楼后方有操场。

    许多十几岁少年模样男女,在园林散步谈天,或在操场跑步锻炼。

    钟明理带人走进正塔。

    一楼属于登记大厅,二楼则是会客,三楼是让书孰学生攀谈文理教义,四楼才是讲课大堂,五楼则是存放文教书籍的地方。

    对此,钟明理解释道:

    “霜音仙子说过,先有法,后有人,故须法在上,人在下。人须求法,非法求人,故须重法,方能得法明道。”

    龙圣深以为然,心道,神宗宗主毕竟不凡。

    院内忽然响起钟声,大约响了六声。

    钟明理道:

    “龙兄,这是领主国规矩,七为数极,为你鸣钟六声,已是难得的礼遇了。我们上去吧,学生们应该都在等着了。”

    龙圣四人随钟明理上到高塔四层。

    只见讲堂内阔数十丈,数百少年青年也只坐了不到一半座位。

    讲堂正北是三尺高讲台,长宽十丈有余。居中摆放三张普通的青木法座,左右各有五张宽些的青木椅子。

    讲台左右稍靠后各有一个隔间,是墨岩晶石打造的。

    隔间内有再小一号的青木椅,一张六角桌,可坐五六人,里面可以看见外面,外面却是看不见里面的。

    此时众人刚上楼阶,进入一个偏厅。

    钟明理先将青兰三人送入讲台左后方隔间,后带龙圣走上讲台,介绍道:

    “诸位学子请起立。”

    众人看到是钟公子,都纷纷起身,合言道:

    “见过钟公子。”

    钟明理抬手回礼,后道:

    “诸位学子,今日书孰为你们请来一位修道先生,名讳龙圣,你们要称呼龙先生。”

    “见过龙先生。”

    龙圣也抬手回礼。

    钟明理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诸位学子,你们有人是普通人家子弟,有人是官道人家子弟,有人是商户家族子弟,有人只有十几岁,有的人近三十岁。”

    “我再重申一次,无论男女,只要进了书孰讲堂,便是学子,必须尊重先生,否则严惩不贷!”

    众人顿时心神肃然,神情恭谨起来。

    钟明理介绍完,即走下讲台,走入讲台右后方隔间。

    隔间中有一位闭目养神的老者。听见钟明理进来,睁开眼睛。

    “爷爷。”钟明理恭谨的一行礼。

    老者回首望了一眼,道:

    “这便是你请来的先生么?竟如此年轻!若果真如你所说,我便可以考虑推荐他去王宫讲道。”

    钟明理闻言大喜:

    “多谢爷爷!我与龙兄一见如故,我相信我的眼光不会错的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老者说完合目靠在椅背上。钟明理也恭谨的落座。

    龙圣在讲台上一动不动,仔细的观察众人。

    片刻后,龙圣抬右手向下压一压道:

    “众学子请就坐。”

    “谢先生。”

    龙圣坐定,开始宣讲:

    “诸位学子。”

    “一切人等初生世间,都是凡人。有灵根可以修道,没有灵根可以学道,有慧根可以悟道。”

    “闻道有先后,悟道则同伦。”

    “生于世间,先明世理,世理不明,修道无益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有人刚听到他人说了几句道法教义,便拾人牙慧,不明究竟,开口闭口都是道人如何,天道如何,却连基本人事都不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性情乖张,不尊重父母师长,不尊重同伦族亲,自以为修道,轻视一切。”

    “我出生不久,便被师父带回山中修行悟道。也曾多次下山游历。”

    “修道数十年中,常见许多修道人,自以为修道,便与凡夫不同,却早已忘记了,自己也曾是凡人。”

    “稍有进步,就轻视贬低凡俗百姓。心态缺德,不合天道,境界成就终究有限。”

    “要知道,天道自在人心,人心若明,便明天道。天道者,如元阳之光,普照大地,不分别高下,唯山河自分高下。”

    “人心若有高下,则不能得天道正光普照,心有沟壑,难悟圆德。所以心道崎岖,不能正解天道。”

    “天道正气,存乎一心,性命之本,先天一炁,一息不来,便是生死存亡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修道者,需要心意豁达,心气不滞,如此方能呼吸吐纳天地元气。”

    “上则灌顶,下则流注丹田,疏则遍行周身经络,散则环流周天穴位。”

    “静坐观心,起时观眼前,眼前自反观,久之心聚不散,气常通而不乱,名为通气境界。”

    “凡人寿限五百岁,普通人十年达到通气,则增加百岁,乃至三百岁。”

    “通气境界修道人,能端坐七日不进饮食,身无疲倦饥渴,浅病不生。日行百里身轻如燕,纵横跳跃十米上下,闭气三日不死不窒。”

    座中一名少年起身躬身行礼后,问道:

    “先生,请问修习到通气之前,气脉不通,心神不定,该如何处理应对?”

    龙圣心目观察了一下这少年,资质根骨一般,但看来毅力很坚定。便说道:

    “人刚出生,不会吃饭,不会走路,不会穿衣,都是靠着极其强大的毅力和耐心坚持学习才有的突破。虽然是孩童好动,自发而成,但如果孩童内心没有一股冲劲,终身不能走路也不足为奇。通气之前,人体气脉不通很正常。”

    “正所谓,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。资质不够,毅力为先,顶住内心的躁动,用毅力强行逼迫自己忍耐下来,无非多花费些时间精力。”

    “成就以前辛苦些,成就之后却是大大轻松自在。”

    少年心中欢喜,行礼后入座。

    龙圣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通气之后,真气流转于丹田脉络,或禅坐,或食用灵丹灵草辅助,次第疏通。”

    “遇到阻滞时身体偶尔疼痛,内心需要放下,结合正确功法口诀,久而久之自然畅通无阻,名为疏脉境。”

    “疏脉修士,常人十五年达成,延寿大约三百年上下,能力比通气境界相比翻倍。”

    “疏脉成功,需要守精固元,所以最初修道士,童子童女最佳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有一名看起来略显顽浮青年站起身来,轻浮说道:

    “敢问先生,世间有没有两全办法,让我们既能享受人间快乐,还能自在超脱呢?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周围七八名少年便此起彼伏的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们都知道,这分明是在刁难龙圣。

    整个龙心大陆,稍微有些修行常识的人都知道,又想自由行夫妻事,又想修道大成飞天遁地,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。

    隔间中,老者缓缓睁开眼,看了看龙圣,又合眼继续闭目养神。钟明理听到这话有些愤怒。

    这分明就是朱坤义找来的纨绔子弟故意来给书院找茬来的。一而再,再而三,实在是欺人太甚。

    正要起身出去,老者缓缓发声道:

    “坐下!”

    钟明理想不通,急道:

    “爷爷,这些人分明就是来捣乱的!龙兄刚过来不知情况”

    老者打断道:

    “修习大道,第一便须忍。连这么点刁难都无法处理,怎么能传授大道,为凡人指点迷津?”

    钟明理无奈,只好坐下,心里期盼龙圣能够妥善解决这尴尬场面。

    不然,一旦此事传开,书孰又要被那些和父亲敌对的官家同僚笑话了。

    龙圣微微一笑,他知道这些学生无心修道,明摆着故意刁难来的。便以心目结合心神力观察这青年片刻,说道:

    “方才我说凡人寿命五百岁,指的是正常情况。如果你不知悔改,继续纵欲,你的寿命连三百岁都无法维持,你家中那五位年轻貌美的妻妾,恐怕就要守寡两百年了。”

    青年顿时大怒:

    “你怎么知道我只能活三百岁?算命先生可是明确告诉我了,只要我按照他说的方法,食疗锻炼,我至少能活六百岁!”

    龙圣摇头道:

    “那算命先生是不是还让你每隔七日服用一株蓝白相间的三叶草,而且还嘱咐你子午时分必须静坐仰观日月?”

    青年顿时瞪眼结巴:

    “你你你怎么知道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