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三回 学成归来

    郑道生笑答:“今日中午咱们就饮用如何?童儿,将猪腿拿到厨房,让厨师做几道好菜。”说着两人进了屋子,那门童自将猪大腿拿进厨房。

    刚一坐定,丁献张就说道:“快去拿酒杯来,我先喝上几杯再说。”

    郑道生拿出酒杯,摆好,又抱过酒坛,倒满了两杯酒,说道:“你就这么馋酒。”

    丁献张端起酒杯说道:“你知道我喜爱饮酒嘛。”说罢酒杯递到嘴边,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刚饮完,丁献张脸色大变,眉头紧皱,说道:“这酒。。。。。。”

    郑道生见丁献张模样,疑心酒中有毒,急忙问道:“这酒怎么了?”

    丁献张说道:“你喝一口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郑道生见他无恙,安下心来。又奇怪这酒到底怎么了,于是也喝了一口。只觉得这酒烫如开水,差一点就喷口而出。便说道:“这酒。。。。。。买时可曾温烫过?”

    丁献张答道:“这酒是我和他一起去买的,哪里温烫过。就算有温烫,那酒坛也应该是烫的才对啊,我估计。。。。。。”

    正说到这里,门外一个大汉端着一副大展盘走了进来,那展盘上放着刚才门童拿进厨房的猪大腿。大汉将展盘放到桌子上,说道:“老爷,你看这猪腿。”

    郑,丁二人闻言,便朝那猪腿上面看去。顿时两人脸色大变,只见那猪腿外面的皮肉已经被划开,那内中的骨头全都已经粉碎。再看那皮肉,俱都完好无损。

    原来刚才那门童将猪大腿送进厨房后,又吩咐说中午要吃,于是厨子就赶紧的处理猪腿,刚把肉划开,想要剔骨,却发现里面的骨头居然已经粉碎。

    虽然这厨子自己不练武,不过在郑道生家中当厨子,时间长了倒也多少懂得一些。看见这个情况,又听那门童说是习明义说来的。便知道里面有什么古怪,于是这才拿来给郑道生看。

    郑道生叹了口气,说道:“想不到他的内功已经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,此种程度的内功真是闻所未闻啊。”

    丁献张说道:“刚才我正想说,想必这酒,也是他用内力催热的。我和他一路谈笑至此,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和神情。能如此轻松就做到这样,我们当真不及啊。”

    此后,习明义在南坝的名声就传开了,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。甚至许多以前在郑,丁二人门下的弟子也都前来拜师。

    习明义为人忠厚,不忍夺了他们二人的饭碗。就搬到县城去住了,在县城收了一个徒弟,名叫罗德咏,这罗德咏家中富裕,开有糖铺米铺,还有几间绸缎庄。

    所以习明义到了县城后,所有的生活支用都由徒弟罗德咏承担。每逢节日还多送银两给他,习明义自己留一点,其余的都稍回家中。

    期间习明义娶了一房妻子,第二年便生了一个女儿,习明义甚是喜爱。

    可刚好这年徒弟罗德咏因为得罪了权贵,家中商铺全部被没收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习明义也就断了生活来源。家中有妻子女儿还要照养,所以习明义也只好做起了营生。是干什么呢,不是沿街卖艺,更不是当人保镖,而是卖米。

    对于习武之人来说,走马保镖,看家护院那是下乘,开宗立派,广收门徒才是上乘。

    不过习明义知道自己这身功夫已臻绝境,当下恐怕无人是之对手。所以对于收徒甚为谨慎,就怕收到其心不正的人,那罗德咏也是他观察了许久,加之县城里人人都知道罗德咏是个善人,时常周济穷人,这才收他为徒。可毕竟现在徒弟受了难,也不能怪他不奉养师父。

    虽然习明义做起了卖米的行当来。不过,他卖米与别人不同,他一不进货,二不耕种。但每天却都推着小车沿街卖米,价钱还比店铺里面要便宜不少,而且只卖给穷人家,自然是生意好了。

    渐渐的每日早上不少穷人家都在他家门口排起队来买米,久了他也就直接在家门口摆起卖米摊来,倒也落得清闲省事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穷人家是开心了,不过却愁了那些商铺的老板,自家米没什么人买,都跑去买他习明义的便宜米了。

    本来习明义这算是扰乱市价了,按理应该是当地商会要出面去解决。可都知道习明义功夫厉害,连郑,丁二人都不是他的对手,谁还敢前去同他理论。

    如此过了半年有余,一家商铺的老板却就发现了习明义虽然卖米,可却从来未曾看他去进过货,他自家地里的米也都是卖给其他商铺。他这米是从哪里来的?于是这老板就将情况告诉商会,商会首领一听,觉得不对劲,又通报到官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