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73章 凤归

    姜沃还记得自己第一回来到立政殿的时候。

    两位师父带她来面圣,在殿外等圣人召见前,遇到了先行出来的晋王。正如此时,她在立政殿外,看到从里面走出来的太子李治。

    然十二年春已过。

    姜沃入内,呈上大皇子让她带回京的匣子。

    二凤皇帝却没有当场打开,只是右手按在匣盖上,慢慢抚过上头雕刻的纹路。旁边李治却是认出,这是当年自己送给大哥装种子的匣子,当时他特意让人在上面刻了他亲手画的葡萄藤蔓。

    皇帝对她道“坐下来说吧。”

    云湖公公先亲自送上三壶饮子,这才带人都退了下去陛下显然要留太史令长谈。

    果然,接下来一个多时辰,皇帝事无巨细问起长子现状。

    还有太子时不时在旁边补问“那大哥捡到的松鼠有没有救活”又或是“大哥真的什么花也种不好”

    姜沃点头回道“松鼠救活了,大公子又将其送回山上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这花草上俱侍卫们说,连在山上开着好好的野花,大公子移栽下来,明明也好生浇水晒日头,却也没几日就蔫了。”实在也是,很玄幻了。

    太子就转头对父皇笑道“可见是吃不上大哥种的葡萄了。”

    皇帝想一想儿子对着花草枯萎,十分不解的样子,不禁颔首而笑。

    之后又问了许多琐事。

    无论何事,只要姜沃见到的,皆据实以告比如李承乾这些年根本不过元日不庆新岁这件事,哪怕她知道说出来,陛下可能会有些心里难受,但还是实话实说,没有半句为安皇帝的心就随意瞎编的话。

    见她如此,皇帝倒觉得很踏实。

    皇帝一一问过后,殿中出现一时安宁的寂静。

    李治见父皇已经尽数问过,却还没开口让姜沃告退,便很快心领神会,父皇应该有话想单独问,于是他起身道“父皇,还有许多春耕的奏疏堆在那里。”

    皇帝颔首“稚奴先去吧。”

    太子退下后,皇帝也没立刻发问,反而沉默了好一会儿,中间甚至拿起饮子喝了两口,又把玩了一会匣子上的琐,最后才决定开口问道“承乾有没有提起过为什么不回朕的书信”

    姜沃只觉一阵酸楚。

    或许太子见过许多回,但这是她第一次见皇帝不像圣人,像是寻常的父亲。

    姜沃答道“大公子提起过,他觉得若与陛下多有书信往来,于东宫不利。”

    皇帝脸上闪过几分放松与欢喜的光彩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了。”并不是不愿意回信,而是跟朕一样,都有为国思虑的苦衷。

    所以,皇帝轻轻拍了拍眼前的匣子,这回就给朕捎了东西来。

    皇帝很想打开看看是什么,不过到底忍住了还是等着与她一起看看承乾送回什么来吧。

    皇帝俱已问完,心中又放下一事,就温声道“朕无事了,回去歇几日吧。”

    姜沃却没有随言告退。

    立政殿内只有两人,难得连太子都不在。

    这应当是她最后一次单独面对二凤皇帝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“怎么”见她没有依言告退,皇帝也没恼,只是笑笑问道“是还有什么想说的”

    “是。臣还有一事。”

    看着皇帝鬓边白发,她心中忽然就平静笃定下来。

    她想告诉眼前的帝王。

    姜沃抬头道“去岁,陛下曾召臣至含风殿,听法师与两位师父论起谶纬之术与推演后世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进京的路上,臣做了一个梦。”

    “似是千百年后的华夏。”

    殿中日光丰沛,金色的阳光流淌在光滑如镜的地面上。

    皇帝眼睛也明亮如日光“说来朕听听。”

    “臣梦见了一间学堂。”是梦,却也是她曾经的每一天。

    “里面坐满了孩子,每一个都面容红润,衣衫洁净。”

    “臣也变成了里面的一个孩子。”

    她从袖中取出一幅画总归是与大画师阎立本相识这些年,姜沃觉得自己这幅画,画的还不错。

    用的俱是细笔勾线方正的教室、铁质的桌椅,大扇的玻璃窗、吊灯电扇,甚至黑板与投影仪

    她全都画了下来。

    二凤皇帝接过这张画,看了半晌,这像是一座学堂,但又完全不是他曾经见过的学堂。

    他抬起头“既然是学堂,那在讲什么”

    姜沃认真道“老师在讲一千三百年前的贞观年间。”

    “一千三百多年”皇帝先是一怔,下意识重复了一遍,然后双眸愈亮“好若真如此,可见千载后华夏依旧”

    依旧在学华夏之史,必是家国长存

    姜沃望着皇帝的欣悦是啊,陛下,千年后,我们依旧坐在教室里,学习着中华历史,学习着您开创的贞观之治,感慨着怀念着那个大唐。

    接下来,皇帝根本没有问起她梦中,千年后世人如何评价他,评价贞观一朝,反而直接笃定道“千年后人读我国史,必觉鸿勋茂业粲然可观”

    这便是二凤皇帝的自信与魄力,他从未怀疑过自己一手打造的功业,正如大唐之气度,从来自信睥睨磅礴大气。

    姜沃重重点头“是,千载后世人依旧称颂贞观。”

    她望着眼前哪怕霜雪覆鬓,也依旧不改如日亮烈的帝王“后世皆仰陛下是千载难逢的明君。”

    皇帝闻言丝毫没有犹疑,他慨然一笑,意气风发神采焕然“朕自如是”

    这一年天儿热的很早。

    才三月里,便热的人有些烦躁。

    太子上书,请皇帝尽早移驾翠微宫避暑。

    皇帝允准。

    然而就在圣驾准备启程的前一日,卫国公之子李德奖入宫求见太子。

    卫国公李靖病重不起,府中已将棺椁齐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