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538章 鏖战广渠门(一)

    第538章鏖战广渠门(一)

    二三十里路程,对于骑兵来说,算不上有多远,全力前冲,也不过一两刻钟的时间,天色还没有完全变亮,天威军就已经来到了北京城下!

    此时的京城依旧是喊杀声一片,城头的炮声隆隆响个不停,通州镇的将士依旧在与清军进行着殊死抗争,双方已经杀红了眼,本来,广渠门洞开,多尔衮与多铎以为京城的明军根本不堪一击,毕竟天威军被包围在顺义了,仅仅凭借着京城的京营,绝对不是清军的对手,北京城绝对是一股而下!

    但是,多尔衮没有想到,京城没有天威军,却有着一支比之天威军还要凶悍的通州镇,毕竟,这可是朱杰当初起家的资本,家底雄厚至极,双方在广渠门打的火花四溅,邓九如亲自上阵,死死的将清军给压制在了广渠门附近!

    任凭亲军如何进攻,就是无法拿下整个广渠门,通州镇镇守的这一片区域,多尔衮无奈,也只能派出骑兵,绕开通州镇,沿着大路向着两侧的城墙推进,通州镇能够顶得住,不等于京营的兵力能够顶得住,更何况其中还有被陈演渗透进去的将领,看到清军入城纷纷倒戈投降,眨眼间,崇文门、左安门,甚至是朝阳门,纷纷陷落,占领城墙的清军分出一支兵力向着广渠门的通州镇再次席卷过来,发誓要将通州镇给吃掉!

    如此一来,通州镇陷入了清军的三面围攻,加上城墙上都是清军,连城墙都已经为明军与清军所共有了,哪怕是通州镇再厉害,也难以招架得住四面八方围攻过来的清军!

    邓九如满心苦涩,这下子好了,非但京城保不住了,这一下子,只怕连通州镇也保不住了啊,清军的围攻太猛烈了!

    “总兵大人!现在左安门、崇文门以及朝阳门都已经落入了清军的手里了,最多半个时辰,连正阳门只怕都要被清军攻陷了,咱们已经成为孤军了……”

    副总兵吴永强急声叫道。

    邓九如骂道:“该死的,那群京营的人呢,怎么这么废物,这才不过两个时辰,竟然接连丢了三座城门?一群废物,废物!”

    “大人,不要骂了,现在可是怎么办才好?”

    “蓝天正呢,现在蓝天正什么情况?”

    蓝天正不光是率领着锦衣卫,甚至邓九如将自己手下的一支骑兵,交给了蓝天正,用来给蓝天正压阵。

    “大人,蓝大人可是在驻守西城,远在阜成门,即便是放弃西城防御,想要赶过来,也不是一时三刻能够赶过来的啊……”

    邓九如心头一片冰凉,死不可怕,京城丢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,反正朝廷的官,自己早就做够了,但是通州镇两万将士不能丢下啊,这可是大人两三年来的心血,精锐之师,都死在了这里,自己怎么对得起国公爷?

    “吴兴来呢,现在救出皇上了没有?”

    “下面已经有人送过消息来了,皇上已经准备以死殉国了,吴大人前往陈演府上准备营救皇太子了……”

    邓九如脑袋一晕,怒吼道:“什么,太子?太子难道没有在宫中吗?”

    吴永强涩声道:“大人,皇上感觉情势有些不妙,就将太子送到了陈艳的府上,然后将几位皇子送到了方岳贡大人那里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们没有扫荡地下车库吧?”阿斯克问。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黄金头颅沉默了下,回答说道。

    在维斯塔给出的原定作战计划里,并没有将大楼底层的地下车库也包括进去。由于情报显示帮派的首领们全都住在高层,因此他们只是将底层连同车库入口一起封锁住,以防底下有人冲上来增援。

    “好,那我们就去车库。”阿斯克说道。

    他向着旁边的车行通道走去,黄金头颅和姑娘们立刻跟上。

    “首先,你们如今已经凝聚了法则。”阿斯克不管在场的黄金头颅,直接给两个姑娘开始现场授课,“也都掌握了法则技能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有使用过这些技能,你们就会明显发现,法则技能和血脉序列的能力,其强度效果明显不在同一个档次。当然,所消耗的灵性多少也有显著差别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那边的说法,如果将序列能力看做基础招式,那么法则技能就属于大招的范畴。”

    “在一场战斗里,出于续航方面的考虑,如何控制基础招式和大招的节奏配比,是非常关键的要素。如果一味使用大招,你会发现灵性消耗得比预想中要快得多,以至于很快就会沦落到灵性干涸的边缘。”

    “另一方面,不同的招数也有不同的杀伤能力。如果某个目标用基础招式就能解决,那么用大招完全就是浪费。举个例子,比如说……”

    他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对面墙壁底部的隐蔽装置说道:

    “看到没有?那里装着反步兵地雷,红外绊线触发。当你们看到这个的时候,你们会怎么做?”

    “射爆。”这回答却并非来自两个姑娘,而是某个黄金头颅说的。

    阿斯克: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“说的没错,加一分。”他开玩笑说道,“那假如手边没有枪呢?佩姬,你当然可以用死亡法则的技能凋零来解决它,但必然会消耗大量灵性。更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?不死幻剑。”

    “分出一个幻影,直接过去引爆它,对灵性的消耗几乎微乎其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