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409章 ——立项:摩镜科技

    奖励发下来,肯定是要清点的,至少做到心中有数。

    四枚光荣勋章已经到位不用多琢磨,狗系统在这方面还有足够的严谨。

    另外小红花两朵和小金花一朵也发下来了,只是能做什么还没有给出解释。

    而其中的升级比例,应该也和之前猜测的一样是三三制。

    如今小金花已经有两朵,就是不知道集齐三朵之后,还会不会有更高级的。

    根据之前的勋章和纪念章看,这些估计也都是只能在系统内使用。

    没发生的事情,没出现的规则,暂时还不用去考虑,关键要看都有哪些实物。

    身在外地,暂时也不适合观看实物,只能通过系统的图片看个大概。

    首先是第一样,叫做“雁鱼铜灯”,是西汉时期的青铜器物件。

    基本造型就是大雁回头嘴里叼个鱼,鱼下面再连个灯罩。

    灯罩部分可以闭合、转动,用来调节光照方向,并起到防风的作用。

    这玩意儿最厉害的地方在于,灯罩上方的鱼和大雁的喙相通,又经过颈部连接到腹腔。

    点着油灯之后,所产生的烟气会顺着这条通道进入大雁腹部,被提前灌进去的水稀释、溶解。

    有过使用蜡烛和油灯经验的人都知道,几個小时下来鼻腔里会黏附一层黑膜。

    而这种灯具通却能过巧妙的设计,将油烟进行引导和处理,可见达官贵人从古到今都是会享受的。

    至于说两千年前的古人就有环保理念啥的,真不用过度吹捧,贴金贴得再厚也不属于自身。

    雁鱼铜灯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为百姓服务的,反而是盘剥压榨百姓的成果,连一般官员都用不上。

    说几句不那么好听的题外话,到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,还是有人会吹捧毫无意义的“古人智慧如何如何”。

    真正有意义的你拿出来骄傲骄傲没问题,可明显扯不上啥关系还要硬来,这种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思想有问题。

    古代先民的确有很厉害的地方,但并不是每一样都值得无限吹捧,更不是拿来贴金的理由,那个叫遮羞。

    张口闭口就要搬出老祖宗,有那时间你研究下外太空不好吗,人类文明始终还得向前看才行。

    尤其那些大肆宣扬科技毁坏了原生态,工业制品没有灵性之类说法的,你咋不学老祖宗去刀耕火种、茹毛饮血呢。

    说回正题,雁鱼铜灯这玩意儿市面上并不算罕见,包括某些博物馆的展品,很多都是豫州一家研究所仿制。

    真正的精品拢共应该只有三件,分别被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收藏,都属于一级文物。

    拿出手机搜一搜相关资料,和系统显示的图片对比,好像都没有狗系统给的精美。

    而且狗系统发下来的是一对,个头也达到了76.2和48.5cm的高和长,约合西汉三尺三寸和两尺一寸。

    规格上比现有的博物馆藏品要大不少,外观上也更鲜亮一些,仅有几处斑驳锈蚀的痕迹,翎羽、鳞片部分的色彩非常清晰鲜明。

    雁鱼铜灯并非一级甲等文物,严格来说也不能算国宝,但其存在的价值还是非常高的。

    这种形制的青铜器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,具体值多少钱不好说,但列入顶级部分却毫无疑问。

    光图片看不出啥,项靕只是跟查阅的信息做个对照,就退出去看下一件了。

    明弘治十八年官编《本草品汇精要》,一般人对这套书没有了解,甚至都没听说过。

    其实这套书的江湖地位并不低,被华夏和阿妹爱啃两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称为“16世纪华夏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之一”。

    《本草品汇精要》是明代弘治年间官纂的本草学专著,因为当时的历史和制度原因,没能得到及时出版刊行。

    但官纂书籍叙述之精要和绘图之考究,却远不是民间出版物可比的,单在这方面就足以和另一部《本草纲目》并列。

    根据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,现存《本草品汇精要》主要是三个版本,最早的也是明光宗泰昌元年的摹绘本。

    其他两个版本都是康熙和雍正年间官方摹绘的,而且只有一套留在了华夏,泰昌本和雍正本都被洋鬼子弄走了。

    之前系统奖励的几套古籍,不论《天工开物》也好,还是《徐霞客游记》、《农政全书》也罢,都算得上好玩意儿。

    可跟这套《本草品汇精要》相比,在文化、艺术、经济等方面,都要差出不止一个等级。

    现存的三套书,可都是几百年前的摹绘钞本,别管是不是有增补,但凡钞本就有可能出现错字、漏字。

    正因为这种原因,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追求祖本、手稿一类的东西,力求找到最原始的文字记录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插图了,《本草品汇精要》全书共计有彩图一千三百多幅,均为当时宫廷画师精心绘制。

    多了不用说,就摘取其中一位叫王世昌的画师。他的传世作品中,一副立轴少说都在几十万,扇面也得大几万。

    书籍插图的幅面比较小,就按照一万块一幅的价格计算,笼统算下来也得千万以上了,更别说这么多幅放一起的增值。

    总之这套书一旦现身,别的不好保证,单说中医和本草学层面,就不知道能震出多少大鱼来。

    狗系统这次比较大方,还另外奖励了一套祖本《本草纲目》,价值上要差于《本草品汇精要》,但也是了不得的好东西。

    《本草纲目》是什么,在华夏可以说无人不知了,最牛逼的中医典籍之一,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。

    因为是民间刊印的书籍,流传程度远非官纂的可比,迄今为止仅国内就有七、八十种版本,从明朝开始就没断过。

    而这些所有的各种版本,甭管哪一年印出来的,都可以归入所谓的“一祖三系”序列。

    祖本是李家自己印的,也叫金陵本;另外三系分别为万历三十一年的夏良心刻本,崇祯十三年的六有堂刻本,清光绪十一年的味古斋刻本。

    李家刊印的祖本,目前已知存世共计八套,华夏国内有三套,两套官方收藏,一套由豫州某收藏家持有。

    系统发下来的这套,应该是现存第九套祖本,也是第二套国内民间藏本,不过系统出手的品质肯定要更高。

    《本草纲目》的收藏价值和自身价格,离官纂的《本草品汇精要》肯定差出一大截,毕竟单色简笔画和彩色精绘图就已经差飞了。

    但是这种东西你也不能完全拿钱来说事,系统发下来的每一件奖品都可能带有目的性,光说钱迟早被狗系统坑死。

    两部古籍自然是要收藏起来等待后续的,接下来就又是黄金了,有没有目的不用再考虑,恨自己猜不透吧。

    加狗作为主要的黄金出产国,系统给出的今年总产量是170吨,百分之六也就是10.2吨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个铂金产量百分之二百的奖励,算下来是12.72吨,薅羊毛真够狠,不过作为华夏人还是挺开心的。

    但也仅仅是开心一下,连续几次奖励加起来,黄金都几十吨了,项靕对这些黄白之物已经有点麻木。

    简单看看数字,退出开始查看下一项,从汉代到清的丝绸制品共计226件,又是只能看不能用的。

    古代丝绸放到现在,除了欣赏和展示,最多再让专业的人研究研究,其他的真不知道还能有啥用处。

    唯一值得称道的,也就是精美这一点了。从皇帝皇后的龙凤袍,到喜庆的礼服,清一色服饰分类。

    涵盖了绫罗绸缎、纱锦绢绉等等各种丝织工艺,以及苏湘粤蜀等各类刺绣流派,足够办场小型展览的。

    这类没有实用价值,不能轻松创造效益的东西,项靕一概不是很在意,同样简单看一遍就快速划过。

    真正好玩的东西还在后面呢,比如说这个叫做“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全套”的,那是正经古人在科学方面的结晶。

    这张地图,或者说这个系列的地图,近些年来在网上热度不低,有相关爱好的人几乎耳熟能详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真的看到,你很难相信,在没有精密仪器的四百年前,可以把地图做到这个程度。

    按照目前最可信的资料说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最早是由洋和尚利玛窦以西方地图为蓝本绘制的。

    最初的时候只是半官方形式刊印,也不叫这个名字。初版近二十年后,才被带到京城献给万历皇帝。

    可那个时候的明朝还处于海禁阶段,皇帝拿到了也只是自己把玩,最多喊两个大臣显摆显摆。

    后来还是时任太仆寺少卿的李之藻,在京城出资赞助刊印,名称也从《山海舆地全图》改为《坤舆万国全图》。

    隔年再由利玛窦发展的首批信徒中,一个叫李应试的中低层武官,出资刊印了最大幅面的八幅版4.4米×2米《坤舆万国全图》,也叫多《两仪玄览图》。

    接着又是五年过去,万历皇帝才下圣旨命令照图摹绘,却也仅仅画了十二份而已,然后流传到鬼国又有了鬼国版。

    自此,现有可查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四个版本凑齐,最早的《山海舆地全图》和利玛窦进贡版并没有流传下来。

    而系统奖励下来的这个整套中,就包括了万历十六年的肇庆版,也就是初版的《山海舆地全图》,以及进贡版《山海舆地全图》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两个版本,不但没有流传,连传说都没留留下。系统给的名称也只是叫“万历二十五年彩色佚名版《山海舆地全图》”,和“万历四十六年彩色佚名版《坤舆万国全图》”。

    根据这个,基本可以推断出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在历史上拢共应该有不少于八个版本,流传下来的只有四版。

    这可是正经大手笔,八个版本全都出现在一个人手中,最有可能带来的,估计就是逼捐或者诱捐一类故事了吧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开玩笑,如果真的被某些人知道了,发生的概率真的会很高,人性这东西太万恶。

    也好在这是系统发下来的,狗系统还能提供各种安保力量,否则不宝珠蒙尘又能怎么办呢。

    这套地图的确是好玩意儿,可对于一般人来说同样意思不是太大,接下来的才真能让大众喜欢。

    紫檀榫卯构件玩具天坛祈年殿积木,这个是真了不得,完全按照1:8比例复刻,保证每一个部件都和祈年殿完全相同。

    一比八是什么规模呢,这套积木玩具高达5.82米,祈年殿本体部分直径4.1米,祈谷坛部分最大直径11.38米,加台阶的基座部分阔15米。

    仅仅基座部分,就用掉约68方木料,加上祈谷坛和祈年殿部分,总计用掉紫檀木料超过150方。

    全套玩具包括近三万多个部件,内部的一些小玩意儿也都是按比例复刻,可以说是最大规格、最复杂祈年殿复刻品。

    即便有人帮忙运输并列好顺序,并且有人帮着搬抬较大部件,一个人想要把这套积木拼好,不吃不喝不睡也得小两个月。

    这个东西倒是很有意思,如果将来能弄到合适的场地,交给闺女打发闲暇时间也挺不错的。

    就是不知道闺女看到后,会不会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。毕竟一根龙柱就是两米多高近五十公斤,这可不只是要动脑,还是个体力活呢。

    大积木有了下家,另外的三项也没多大意思了,木材什么的暂时不太用得上,黄金现货合约也不是自己能操控的。

    阿妹爱啃和加狗都是木材出口大国,资源丰富得很,多砍他们点树算不得什么,反正他们的财富来路也不正。

    至于这些木材是怎么弄出来的,如何通过相关贸易审核的,那就是系统的手段了,作为受益者没有义务操那个心。

    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下,阿妹爱啃好歹还有黑胡桃、黑樱桃、红橡木、硬枫木、软枫木等多个品种,枫叶国只有红雪松和冷云杉真的合适吗。

    虽然都不是特别名贵的品种,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太大了。下回再有关于枫叶国的资源,还是多来矿产好点。

    黄金现货合约没啥好说的,约莫就是到期了给折算争现金,或者按照合约发相当数量的黄金,不会有别的情况。

    奖励内容终于点验完毕,抬起手表看看时间都快五点了,车子也是停在距离办事处不远的高架下停车场。